2024年6月26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厦门大学比较文学和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陆建德教授受邀做客yl12311线路检测“聚学讲堂”,以《作为女儿的爱玛》为题在319会议室做了学术报告。yl12311线路检测法语系袁筱一教授、日语系乔颖副教授、大外部汪燕老师、西班语教研室陈硕老师、英语系黄珊云老师参与讨论,讲座由英语系系主任陈俊松教授主持,吸引了校内外众多硕博士研究生参加。

讲座伊始,陆建德教授简要介绍了简·奥斯汀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小说《爱玛》(Emma,1815)的主要情节。接着,陆老师指出人们谈论这部小说,通常聚焦于爱玛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友情以及友情所带来的自我审视和心灵成长,但爱玛也有她始终不变的一面,那就是她对父亲的态度。爱玛和父亲的关系很容易被研究者所忽视,中英两国文化在“孝顺”这一观念上其实存在相通之处。随后,陆老师从小说中爱玛与父亲的交谈和相处方式着手,以李文俊、蔡慧两位译界前辈合作完成的译本《爱玛》(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为参照,并结合黄梅研究员的新作《奥斯丁问题:“方寸象牙”上的群己之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3)中提及的“个人与社群的关系”这一观察角度,着重探讨了艾玛的成长如何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孝道”观念,并且体现了她所处的社交群体中“自然的关爱”原则。

在讲座中,陆老师多次引导听众进行文本细读,考察作品细节中展现出的18-19世纪之交英国的乡村风貌和社交观念,赏析奥斯汀如何通过机敏的对话塑造人物的性格,并让读者自己得出对人物的评判。奥斯汀凭借高超的对话艺术,不仅塑造了艾玛这一人物在各种社交场景中不断反省从而成长的过程,更表现了她所处的社交群体中基于“自我中心的想象”的礼仪观念和跨越社会阶层的“仁爱”原则。最后,陆老师援引中国隋唐时期和西方“航海大发现”时期的史料,鼓励听众超脱“忠于某个理念”的视角,对史实和文本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解读。

陈俊松教授对陆建德研究员的精彩报告进行了总结,汪燕老师与陆建德研究员就简·奥斯汀小说中的社会风尚以及文本解读进行了交流。在场师生和观众们从陆老师的报告中获益良多,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地落下帷幕。

yl12311线路检测
您的位置:
校友返校接待常规方案
发布时间:2018-04-25 浏览次数:3204